产品质量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有哪些

来源:互联网整理 | 2020-03-11
产品质量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有哪些?估计还有很多人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不太了解,所以接下来律盾小编就整理了相关条文,欢迎大家阅读!

我国《民法通则》第106条第2款规定:公民,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,集体的财产,侵害他人财产,人身的,应当承担民事责任。第3款规定,没有过错,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,应当承担民事责任。这是我国现行立法对侵权行为所作的规定。根据这一规定,可以看出侵权行为是侵害他人财产和人身的行为,侵权行为侵害了他人的财产权,人身权等合法权益,造成了受害人物质的或金钱上的损害,也包括人身伤害,死亡和精神损害。《解释》第1条规定,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遭受非法侵害,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,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:

(一)生命权,健康权,身体权。第4条规定,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,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毁损,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,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受理。此上两条可以说是对《民法通则》第106条所确定的侵权行为的侵害对象的的具体明确的肯认。

依据《民法通则》和《解释》之规定,缺陷产品造成了受害人的人身损害和他人财产及精神上损害,就应该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,包括财产损害赔偿,人身伤害赔偿,也应当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在内。《产品质量法》应该明确规定生产者,销售者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及使用者,消费者或其他社会成员有因缺陷产品侵权受到精神损害时,享有依法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。

声明: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、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。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,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。【投诉通道】
服务热线: 400-966-1823 | 邮箱:service@lawdun.com
湖北钉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CopyRight 2019-2025    鄂ICP备20012342号